文 / 倪 镔内容摘要:全国各地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宣传历程中,传统的信息推广手段普遍存在知识点难以影象、互动性不强等状况,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宣传方式,动漫具有接受度高、趣味性强、流传面广等优势,可谓垃圾分类政策推广的有益实验。本文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团队携手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向导小组创作的知识科普系列动画《垃圾分类小课堂》为案例,从创作配景、设计理念、创作历程、推广宣传等方面予以分析,并对动画类宣传方式的现状举行了一定思考。关键词:垃圾分类 科普 动漫 漂亮大自然 濒危野生动物垃圾分类的新宣传途径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垃圾治理问题日益严峻,推行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事情做出了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宽大人民群众生活情况,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生长》,《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第1版)其后全国部门都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政策,但在实际推行历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好比上海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由于民众垃圾分类意识较为单薄、分类知识险些空缺等问题,一时间因为分类错误被罚款的小我私家和单元不可胜数。其他一些地域在推行当地的垃圾分类尺度时也遇到了类似难题。这些难题之所以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惯常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效果一般。
现在,各地的垃圾分类多以传统的手册、文章、海报等方式举行政策宣传和信息通报,这些方式虽然信息量大、内容富厚,但基本以文字为主,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影象效果并不显著,同时笼罩规模有限,也很难使用当下热门的视频媒体渠道,使得垃圾分类难以全面有效地宣传。因此,掘客更为贴近公共的宣传方式势在必行,而动画视频无疑是一种更为适合公共流传又兼具趣味性的选择。
基于此,同时联合浙江省垃圾分类的政策尺度,中国美术学院网游系教师及研究生团队携手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向导小组,于2019年11月推出了《漂亮大自然之垃圾分类小课堂》(以下简称《垃圾分类小课堂》)系列动画短片,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举行了有益探索。少儿科普动漫《漂亮大自然》海报 图片泉源/倪镔《漂亮大自然》与《垃圾分类小课堂》团队首先确立了创作类型。我们在经由多年的野生动物掩护教育实践后发现,由于发展情况的影响,改酿成年人的意识和看法较为难题,但对少年儿童而言,因其尚在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树立正确的情况掩护意识则很是容易,而且随着其家庭职位的提高,能影响到成年人以致整个家庭。
而动画是资助少年儿童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同时,动漫作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新语言,很是便于网络流传,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具备娱乐化表达手法及正确焦点价值观的短视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创作形式,因此,团队决议接纳以动画短片为主、互动游戏为辅的立体式创作方案。而在动画创作的方式上,团队选择借助已经较为成熟的《漂亮大自然》系列与垃圾分类主题举行联合,该系列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与研究生团队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配合公布的掩护濒危野生动物主题的科普动漫。笔者从事动周游戏研究二十余年,深知动漫IP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好比上海美术影戏制片厂的《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都是履历了三十年以上积累和生长的经典动漫IP,少有能在短时间内拥有人群基础与社会效应的动漫IP。基于这一原因,笔者领导的中国美院团队没有制作全新的动漫IP,而是选择以少儿科普动漫《漂亮大自然》为基础举行再创作,一来该系列拥有生动生动的角色设计和趣味性强、色彩鲜艳的场景气势派头等优势,二来《漂亮大自然》的全网粉丝用户现在已凌驾五百万,播放量更是凌驾十亿次,在2019年被广电总局推荐为“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是名副其实的“科普大V”。
于是,“垃圾分类”系列从《漂亮大自然》原有的濒危动物掩护系列中独立出来,成为其姊妹篇,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还能借助已有的庞大流量举行宣传,到达更好的流传效果。动画片之外,团队的APP组在《漂亮大自然》这款科普类手机软件中加入了“垃圾分类”子板块,用游戏动画制作方式还原了动画视频,以108张可单独阅读的动画卡片展现了《垃圾分类小课堂》的知识点。卡片中的角色通过游戏引擎Unity开发,在播放的时候可以实时渲染。
该系列卡片增强了阅读的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公布后让数万青少年用户爱不释手,寓教于乐。《漂亮大自然之垃圾分类小课堂》中大熊猫担任可接纳物的解说员 图片泉源/倪镔《漂亮大自然之垃圾分类小课堂》中大象担任易腐垃圾的解说员 图片泉源/倪镔《漂亮大自然之垃圾分类小课堂》中麋鹿担任其他垃圾的解说员 图片泉源/倪镔《漂亮大自然之垃圾分类小课堂》中东北虎担任有害垃圾的解说员 图片泉源/倪镔各组的“形象代言人”对科普宣传动画来说,恰当的主角可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识,同时利便观众影象,到达最好的知识解说效果。
好比当年风靡一时的科普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内里几位动物主角便深受大家喜爱,它们所先容的知识点也自然而然为观众所熟记。《漂亮大自然》系列也有不少生动可爱的角色,选用哪些作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系列的主角成为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为浙江省的垃圾分类主要涉及四种垃圾类型(可接纳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团队在设计之初便思量选取四位主色调、外形轮廓和种类各不相同的动物主角担任解说员,划分先容一类垃圾的分类知识,这样不仅便于区分差别知识点,也有助于观众的遐想影象。思量受众主体是未成年人,且为了更易吸引低龄儿童的兴趣,团队在权衡了颜色、轮廓造型和濒危水平后,从六种候选动物中最终选择了大熊猫、麋鹿、大象和东北虎这四种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中的旗舰物种。
在将详细物种与垃圾类型举行对应时,团队有过猛烈的争论,好比黑白的熊猫原来与红色垃圾桶最和谐,但大熊猫在民众心中超萌的形象与“有害垃圾”十分违和,经由讨论,最终让大熊猫“代言”了可接纳物,食量庞大的亚洲象担任易腐垃圾的解说员,人畜无害的麋鹿担任其他垃圾的解说员,凶猛的东北虎则担任有害垃圾的解说员。垃圾也要“萌萌哒”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团队并不希望观众寓目的是“有味道的视频”,所以在垃圾物件的设计方面不追求写实与还原,而是将生活中的垃圾“萌化”,不仅鲜艳可爱,有些甚至配上了五官和心情,在被抛弃或处置惩罚时会有情绪的变化,使少年儿童观众在寓目时发生浓重的兴趣,既能提高完播率,还能增强观众对知识的影象。
关于动画中垃圾桶的设计,团队也讨论了许多方案。这主要是因为差别都会甚至差别小区的垃圾桶并不统一,可能同一类型的垃圾桶颜色都纷歧致,同时,各种垃圾分类宣传视频、海报中的垃圾桶形象也是五花八门,这在科普教育中相当倒霉,没有尺度又谈何执行呢?设计组虽然走访了许多小区和街道举行实地照相和取样,但差别区域的垃圾桶尺度并不相同,究竟怎样的形象才是最能使公共接受、最好辨认的,依旧众说纷纭。在开始设计一个月后,团队与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向导小组的专家举行了一次有关垃圾桶设计的专门集会,最终确定了垃圾桶的规制及详细尺度颜色。在此基础上,团队将心情富厚的五官设计在垃圾桶上,而在竖屏版本中,当屏幕尺寸不够、动物解说员无法进场时,垃圾桶会变身解说员开口解说,指导观众投放。
《漂亮大自然》短视频第101集“小老鼠到底是什么垃圾呢?” 图片泉源/倪镔互动式创作增强流传效应在《垃圾分类小课堂》系列的流传历程中,团队特别重视与观众群体的互动,譬如创作初期就实验将动画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在主流平台投放,和观众在评论区互动,获取反馈意见,从而在短片制作时补全垃圾分类知识拼图。其中,一条关于“死老鼠到底属于什么垃圾”的视频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讨论,抖音平台单条视频播放量凌驾一千万,点赞凌驾四十六万,转蓬勃七千次以上。团队不停从各平台收集群众垃圾分类知识盲点,并将谜底设计到动漫系列片之中,既制止了“填鸭”式的无效教育,节约了大量创作时间,也增强了该系列动画与社会公共的联系。
互动让更多观众拥有了创作的到场感,他们会提出希望看到的知识点,当这些知识点被制作和播出后,观众会很是乐意分享自己到场的内容,这进一步推动了该系列动画的社会流传效应。《漂亮大自然之垃圾分类小课堂》动画卡片 图片泉源/倪镔创作之后的思考动画形式在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时具有接受度高、趣味性强、流传面广等优势,对相关政策的流传起到了努力作用,但现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外在政策不统一,造成短片内容适用规模有限。
如今海内差别地域的垃圾分类细则并纷歧致,因此很难制作出适用于全国规模的统一尺度的垃圾分类动画视频,而如果仅是宣扬垃圾分类意识的动画短片,其蕴含的知识性和实际操作的指导性不强,流传力度和深度自然会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是动画自己的前言性质引起的,一是其受众主要是未成年人或年轻人,一些动画视频的预设工具就是少年儿童,而另一些的预设工具可能是全体住民,但由于动画制作惯性或理念的影响,致使其最终在语言表达和动画设计上选择了低幼化的出现方式。这倒霉于成年人的信息接受,甚至会导致部门人直接放弃寓目,而成年人是当下践行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如何开发出适合全年事层的动画宣传视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动画短片的互动性仍需增强。有些动画在制作时缺乏对观众接受和反馈情况的考量,只做单向的信息输出,没有同观众形成互动,我们仍能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看到这类动画视频,虽然或许有一定效果,但与现在的交流方式和宣传目的有所脱节。因此,短视频平台、弹幕、手机APP等互动性更强、反馈更即时的渠道应该成为宣传类动画短片日后的生长偏向。
倪镔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本文原载《美术视察》2020年第9期)。
本文关键词:ror体育app下载官网,动漫,助力,垃圾,分类,科普宣传,—,以,《,文
本文来源:ror体育-www.hn5566.com